🇨🇳🇬🇧 This is a bilingual weekly newsletter. 👇 Scroll to bottom for ENGLISH VERSION 上個星期,我和一位剛認識不久的朋友進行了一次「瘋狂的對話」。 從那天之後,我就一直不停的思考著它。 如果我們真的用日本模式從零開始建立一支球隊,你願意從第一天就參與其中嗎? 事情是這樣的—— 大約三週前,我認識了松井泰仁教練(Yasuhito Matsui),他曾擔任日本 B3 職業籃球隊金澤武士團(Kanazawa Samuraiz)的助理教練。他目前在吉隆坡從事 IT 工作,名氣不大,也不愛經營社群平台,但就是那種一聊就對味的人。 籃球,總是這麼奇妙地把我們連在一起。 夢想的火花 我們聊到球員養成、球隊經營、馬來西亞籃球的現況。突然,他問了我一句讓我愣住的話: 「如果我們在馬來西亞創建一支新球隊,我們能不能加入聯賽?」 我直接笑了出來。 我說:「這裡哪來那麼多好球員?也沒有主場、沒有建全的制度、更沒有資金啊。」 但他毫不猶豫地回我一句: 「在日本,很多 B3...
13 days ago • 3 min read
🇨🇳🇬🇧 This is a bilingual weekly newsletter. 👇 Scroll to bottom for ENGLISH VERSION 全國U17籃球錦標賽剛剛落幕。 看台上球迷的吶喊,球場上球員的對決,總讓人想起《灌籃高手》那句名台詞——「我們的目標是制霸全國!」 每一個U17球員站上球場的那一刻,心裡或多或少都在演一場屬於自己的漫畫劇情。 汗水、友情、逆轉勝、全場MVP。 青春,原本就該這麼純粹、這麼熱血。 怪物新人對決,賽後留下的問號 雖然本屆賽會我不是場場都追,但也略有關注,而男子組決賽的焦點落在兩位「怪物新人」: 吉隆坡王牌黃正旋 (Benedict Ong):決賽砍下 27 分,最終奪得賽會得分王(場均 20 分)。 雪蘭莪人氣新秀陳渝翔 (Tan Yu Xiang):場均 16.9 分、13.4 籃板、2.3 阻攻,率隊奪冠並當選最有潛力男球員。 有人說,黃正旋像昔日台灣「最強高中生」陳將雙;也有人把身高 193 公分、兼具鋒衛技術的陳渝翔喻為「大馬 Cooper Flagg」。...
20 days ago • 4 min read
🇨🇳🇬🇧 This is a bilingual weekly newsletter. 👇 Scroll to bottom for ENGLISH VERSION 上週,我們聊到日本是如何通過系統性的自我分析,明確定位了自己的國家籃球風格。我也結合了日本篮协的两份重磅报告《Basketball Japan’s Way 2023》和《2020東京奧運技術報告》,試著回答以下三個關鍵問題: 我們到底該打什麼風格的籃球? 要打這種風格,球員需要具備什麼能力? 我們該如何培養出適合這種風格的球員? 這一期,我想和你分享2020年疫情期間我參加的一場難忘的線上講座。 當時,日本男籃的阿根廷籍助教Herman Mandole(赫爾曼・曼多雷)分享了球隊的「擋拆進攻體系」,並說明球隊是如何以數據分析為基礎打造這個體系,然後轉化成明確的球隊準則與規則, 這場講座之所以一直留在我心中,是因為它展示了: 球隊如何確定最有效的出手選擇(而非胡亂出手) 如何設計戰術以創造最有效的出手選擇(而非隨便跑戰術) 用明確規則打造系統 Mandole教練提到的第一個關鍵就是: 數據決定進攻選擇...
27 days ago • 4 min read
🇨🇳🇬🇧 This is a bilingual weekly newsletter. 👇 Scroll to bottom for ENGLISH VERSION 什麼風格的籃球才最適合我們? 最近跟朋友聊起這個話題。我想,答案不會只有一種。但或許,我們可以從日本的經驗中,找到一些值得參考的啟發。 近年來,日本籃球的崛起為亞洲籃球發展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案例。他們通過系統性的自我分析,明確定位了「從始至終先發制人、持續進攻」的國家籃球風格。 這篇文章将结合日本篮协的两份重磅报告《Basketball Japan's Way 2023》和《2020東京奧運技術報告》,試著回答以下三個關鍵問題: 我們到底該打什麼風格的籃球? 要打這種風格,球員需要具備什麼能力? 我們該如何培養出適合這種風格的球員? 從日本經驗看國家籃球風格的建立 1)我們到底該打什麼風格的籃球? 日本籃協在制定發展戰略時,首先進行了深度的環境分析。他們清楚認識到作為島國的地理特點、重視團隊協作的文化傳統,以及在基礎設施和訓練體系方面的優勢。同時,他們也直面了日本球員在身高和力量方面的劣勢。...
about 1 month ago • 4 min read
🇨🇳🇬🇧 This is a bilingual weekly newsletter. 👇 Scroll to bottom for ENGLISH VERSION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亞洲的文化,傳統的思維都會認為:「工作時間越長,代表你越有生產力,越接近成功。」 換到籃球場上也一樣,現在還是有很多教練相信:「練得越多,進步越快。」 我甚至聽過有教練會讓他的球隊一天練8個小時,實在是不可思議! 這讓我想起剛剛帶領桃園領航猿奪得台灣 P. League + 隊史首冠的西班牙籍主帥卡米諾斯(卡總)講過的一句話: 「不是練得多,而是練得對。」 這句話,讓我重新思考整個訓練的本質。 本週我想跟你分享我在 Podcast 對談中,來自卡總的幾段話。他在亞洲執教的經歷,給我們帶來了極深刻的提醒。 啟發一:別當大象闖進瓷器店 「你不能強行改變他們的思維,因為你不知道他們的起點是什麼。慢慢的把門打開,先觀察這間房間,再慢慢移動椅子。」 很多外籍教練一到亞洲,就急著「改革體系」。但卡總的做法是: 他先觀察球員背景與文化 再根據球員基礎調整自己的系統 而不是全部打掉重來...
about 1 month ago • 2 min read
🇨🇳🇬🇧 This is a bilingual weekly newsletter. 👇 Scroll to bottom for ENGLISH VERSION 最近我分享了兩篇《最強的職業球團經營聖經》的閱讀筆記。 有讀者私訊我說:「內容很不錯,但那是日本,不是馬來西亞。他們那套,在這裡行不通吧?」 我理解。真的。 但我也想誠實地說一句: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把自己排除在可能性之外,那我們永遠都不會走得更遠。 我們不需要照抄。但我們能不能至少學哪怕只有10%,然後套用在我們的現實裡?這是我寫這個系列的原因。 更讓我感動的是——也有不少讀者跟我說,他們對這本書很感興趣,甚至問我哪裡可以買、有沒有中文版,很可惜目前只有日文原版。 不過,只要有人還感興奮,我就會繼續分享下去。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第二章的其中一節內容,標題是: 肝心なのは「理念」「ストーリー」「パッション」 真正重要的,是「理念」、「故事」,還有「熱情」 核心觀點 建立在球隊理念基礎上的故事,是球隊永續經營的核心。 我們之前談到,島田慎二在接手千葉噴射機後,第一件事不是補強,也不是衝成績,而是定下球隊理念。...
about 2 months ago • 3 min read
👋 This is a bilingual weekly newsletter. If you are looking for real analysis, raw stories, this newsletter is for you. Subscribe now. 👇 Scroll to bottom for ENGLISH VERSION 大馬籃總/金群利杯全國籃球錦標賽,也就是「非華全國籃球錦標賽」目前正在進行中,決賽將於本週日上演。 趁著這個機會,我們不妨來談談這個頗具爭議、卻也帶有馬來西亞特色的概念: 「非華籃球」。 在大馬,由於籃球是在上世紀20年代初期,由來自中國的教師以及從中國畢業歸來的老師傳入,逐漸演變成華人學校及社群流行的運動。因此,籃球一向被標籤為「華人的運動」。 這並不是什麼貶低之語,而是多年來累積下來的現實。從學校到國家隊,多數球員、教練、官員與觀眾,確實來自華人社群。 推動改變,其實早在五十年前就開始了 事實上,大馬籃總(MABA)在過去五十年裡,一直希望讓籃球成為真正的「全民運動」—— 一項由不同族群共同參與、喜愛、並代表的運動。 早在 1973...
about 2 months ago • 3 min read
👋 This is a bilingual weekly newsletter. If you are looking for real analysis, raw stories, this newsletter is for you. Subscribe now. 👇 Scroll to bottom for ENGLISH VERSION 【作者補充說明】 本文發出後,有朋友提供了更完整的背景補充,在此一併說明與修正: 事件中的女球員實際上已入選沙巴州隊並代表出戰全國賽,落選的是國青初選名單,而非州隊名單。當時她因「頑皮」被教練冷處理、出場機會減少,加上球隊戰績欠佳,導致最終未能入選國青。 這引發其家長不滿,進而在社交媒體上多次抨擊沙巴籃總。不過,兩位小朋友的父親在周五正式為自己的不當言論作出道歉。 本文初稿中對「落選州隊」的描述有所錯誤,特此更正,並感謝讀者的指正與補充。 但也正因如此,我更覺得這起事件值得我們認真看待——無論原始的處置是否合理,或家長的反應是否過激,制度是否出了問題才是我們更該討論與反思的核心。如果制度不改變,類似的事情還是會繼續發生。...
2 months ago • 4 min read
👋 First thing first, this is a bilingual weekly newsletter. If you are looking for real analysis, raw stories, this newsletter is for you. Subscribe now. 👇 Scroll to bottom for ENGLISH VERSION 上週,我分享了千葉噴射機如何透過組織重建、品牌經營,進而推動行銷與營收成長,建立起「組織改革 → 品牌 → 行銷」的三段式飛輪。 但這些,其實都建立在一個更關鍵卻常被忽略的前提之上:球團內部的理念是否一致(Alignment)。 如果你團隊裡的人,彼此朝不同方向用力,那麼就算你的船再快,也划不遠。 本週,我要繼續分享 B.League 主席島田慎二的《最強的職業球團經營聖經》這本書的讀後感,深入那條「看不見的底層軸線」——它存在於每一個成功的球隊、企業或內容品牌之中:一套清晰、可落實的哲學信念。 這是千葉噴射機組織改革的第一步。 一句話,改變整支球隊的命運...
2 months ago • 3 min read